倡导信任理性法治社会,构建健康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热点事件研讨会侧记
发布时间: 2016-05-17 浏览次数: 1286

近期,医疗界接连发生了广东省人民医院陈仲伟被砍伤身亡、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外科医生汪永钦被砍重伤,以及魏则西事件、徐州“肾丢失”事件,使得医患事件再度成为社会热点,医患互信及相关法律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此,512日下午,由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及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联合举办以“信任、理性、法治”为主题的第二期人文社科天元湖沙龙,来自医院医务处和临床、护理岗位的一线工作者及人文医学、卫生政策等领域的专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体会,从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史等专业知识角度进行探讨,揭示暴力伤医事件背后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措施建议,以期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王锦帆(医政学院党委书记):透视社会乱象,坚守责任信念

首先,强烈谴责最近连续发生的暴力伤医犯罪行为,并对受害医务人员及家人同事表示道义上的强烈支持。其次,对少数医院和网络平台丧失良心道德,严重违法乱纪,故意误导患者诊疗疾病,贪婪无度地榨取患者钱财的卑劣行径表示愤慨和谴责。主要谈三点认识:

第一,医患事件背后的复杂综合因素。伤医暴力屡屡发生,是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的缩影。除伤医暴力外,社会上还普遍发生着家庭暴力、交通暴力、街头暴力、拆迁暴力、航空暴力、袭警暴力、校园暴力(欺凌)网络暴力等等。同时,少数不良医疗机构也是在天天祸害许多患者。当前,诸多医患纠纷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有六个因素:经济和社会中法治薄弱;公民公德和文明意识淡化;有的地方政府责任担当不够、能力不足;不少媒体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医改尚未根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贫富悬殊加大而导致民众心态失衡。

第二,真实的医患关系与我们的心态。什么是真实的医患关系状态?患者的评价应作为评判医患关系的主要依据。本人负责的医患关系社会心态课题组去年对江苏省内2704位患者进行关于医患关系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医患关系较好或非常好”的占32.9%,“医患关系一般的”占54.3%,医患关系差13.7%评价为差的患者中,受到媒体影响的为81.8%。此外,连续两年的江苏省患者满意度第三方调查显示,总满意度在90%以上。另外,在列出的11个影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中,患者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医疗费用高(57.0%)、市场经济影响(49.9%)、医务人员态度差(28.2%)、社会风气差(26.6%)以及医德医风差(24.5%)。文献研究也显示,这几年,多数有就医体验的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医疗服务评价在明显趋好,这是许多学者客观研究的结论。但是,不断发生的个别恶性医患纠纷事件的网络爆发式传播,以及部分媒体的偏移性渲染,使社会上产生了医患关系持续紧张的错觉,也困扰了广大医务人员甚至医学生。无数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德术并举,用心沟通,用良好的心态和正能量积极应对每一个患者和家属,建立起彼此信任关系,医患关系必然持续改善。

第三,医改进程中我们更要积极作为。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力领导下,2009年以来新医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人民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打击医闹和处理医患纠纷的法律也更加完善。但是,目前新医改进入了攻坚阶段,在此关键时期,我们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应该强化社会责任,坚守医学信念,忍辱负重,发挥大型公立医院水平高、规范化及服务强的优势,用积极的作为展示人民医院为人民的良好声誉。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大力宣传优秀医务人员的感人事迹,弘扬正气。我们还要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科学研究医改中的卫生和医疗政策及相关难题。医患双方应携手同行,共筑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


王天路(逸夫医院医务部主任):加强服务规范,传播正能量

首先需要从自身医疗队伍建设和素养中反思不足。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缺少系统、专业的教育是短板,且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等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培训等缺陷导致矛盾。此外,长期以来,受到传统中医思维影响,医疗行为并没有严格做到像西方医疗按照诊疗规范指南进行规范化操作。

与此同时,心理精神卫生亟需引起社会重视。对于存在精神障碍、心理缺陷的患者,医疗系统、社会教育及监管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新闻具有社会效应,对于媒体方面,尽管负面报道也是为了纠正错误,但仍应以正面导向为主,不能为了金钱和利益、不能为了博取眼球和阅读量而肆意渲染和揣度,甚至进行不实报道;社会大众应树立正确的医疗观,明白医学不是万能的、医疗具有不确定性,医院和医务人员都在竭尽所能地为患者服务。此外,医院作为公共场所,其治安管理应该加强,受到法律和安全部门保护。


胡晓翔(南京市卫计委政策法规处处长):重视诊疗规范和监管,通畅沟通途径

医疗卫生行政管理岗位工作人员需要重视临床诊疗规范,包括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社会行政管理规范。“魏则西事件”作为引爆这一波社会热潮的导火索,警醒大家要重视并严谨对待临床技术应用的分类管理、院内手术分期管理以及特殊前沿的临床技术应用于临床的规范。医院的服务内容不应求奇、求新、求怪、求挣钱,而是应该以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为首要目标。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陈仲伟医生被精神病患者杀害的事件再次敲响警钟。作为医务人员和管理者需要重视精神卫生的监管问题,对于精神不健全者要观察其精神状态,对于不正常的人群要定义危险度,事先采取预防保护措施,避免悲剧的发生。总的来说,医务人员应敬畏生命,勤俭工作,谨慎对待。


刘俊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医务处处长):知法、学法、遵法、用法

作为医疗纠纷接待室的工作人员,在处理医患矛盾时,不论是面对来势凶猛、吵吵闹闹的患者,还是冷静严肃、专业素养高的患者及家属,都需要冷静对待,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接待流程,在规定时间给予答复,并且保持良好的素质和态度,让患者感觉自己受到重视。

在医患沟通过程中,要保持耐心,一方面是倾听,另一方面是观察和判断患者状态,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精神是否正常,决定了我们的接待方式——对正常谈事实、讲道理的病人采取正规途径;而如果病人精神有问题、反复纠结于某一问题、甚至对医务人员和医院进行多种形式变态骚扰的,就要及时备案,必要时需请保安和警方采取措施,防范不可预见的事件发生。与此同时,医疗行业应当依法办事,医务人员需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法、知法、遵法。政府管理部门加强立法工作,结合医理、情理、法理,提出创造性科学合理的立法有效措施,通过正常渠道最终切实保护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


李勇(医政学院医学人文学系主任):法治和人文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当前医学人文学科现代化转型尚未完成,处于功能缺位的状态。在漫长的中西方历史中,医患关系一直存在问题。从历史学角度,医学伦理学早期是允许存在医疗伤害的,古巴比伦颁布第一部卫生法学法典提出用法律的方式,以不伤害医生为标准处理医患纠纷。随后,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为患者服务等高尚品质。

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作为医学人文学的古老的学科,在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存在差异。我国从明清时期开始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医患不信任的案例逐渐增多,但并不严重,且由于中医模式及当时的生命观影响,明代大多数采取调解的方式来解决。直到民国时期,由于中西医的碰撞,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诉讼逐渐增多,依赖于行业工会对医务人员进行管理,调解医患纠纷。值得一提的是,唐律对医疗过失就有明确的规定,明清时期则有过失杀人罪等判决,魏则西事件如发生在大清则按照刑事案件进行处理,同时以诈骗罪处置。

另一方面,借鉴国外的发展情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美国医患纠纷和医疗诉讼案件发生的高发期,现代意义的生命伦理学、卫生法学也都是从那个时候起源的,有三个基本转变:一是医学伦理学领域,西方医学人文教育伴随着医疗事件的频发而系统化地蓬勃发展,并起到现实改善作用;二是在法律方面,立法不断细化,对医疗纠纷处理的同时,对医疗暴力、医务人员不良行为、第三方调解方式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三是在体制上,切断医患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通过医疗保险等支付方式,协同构建和谐医患环境。对于我国今后的医疗发展而言,形成医学人文共识,尤为重要,高校、医院、政府等真正意义上将医学人文放在重要地位,而不仅仅是口号式呼吁,需强化在医学教育、医疗活动中践行医学人文精神。


刘虹(南京医科大学人文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提高人文素养,加强政府监管

当代医患纠纷事件频发,究竟是什么原因?近日连续发生的恶性杀医案、丢肾案、莆田系、科室违规承包等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折射。在这样一个节点,我们应当反思我们处理医患沟通方法是否治标不治本?目前处置医患纠纷的途径和方法确有不够完善之处,甚至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医患关系要想走出恶性医患纠纷发生率走高的困境,有两条根本途径——提升国民的人文素养和加强政府监控。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或教养。人文素质低落的表现是:漠视生命,漠视身体感受,漠视法规。人文教养缺乏的表现是:戾气张扬,暴力横行,权力独大,唯利是图。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倡仁爱,远离唯利是图,我们要提倡和善、摒弃戾气张扬!要营造一个安全而不是危险、安静而不是嘈杂、安宁而不是险巇、安详而不是躁动、安康而不是病态的生活环境!面对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当前工作的中心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要治本,加强法治,要求全社会尊重法律,全体公民应做到遵纪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医院;依法工作和服务的医务人员和遵法就诊的患者。发生医患纠纷依法处置,相关部门依法严肃处置发生在医疗场所暴力伤医的刑事犯罪行为,切实保证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第二,整个社会要崇尚真善美,在某种意义上,扬善是必须的。一个唯利是图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戾气张扬的社会是没有安宁的!媒体应报真导善,新闻媒体的相关报导要符合现行相关法规,报道真相和声张正义,对于商业牟利滥用话语权的无良媒体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第三,从政府角度,有关部门对医患纠纷要研究“事前监控、事中处置、事后监管”的有效途径,切实改变应对乏力的现状。第四,坚持开展医学人文关怀和医学职业态度的教育,提升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素质和医院管理水平。


夏媛媛(医政学院医学史教师):多措并举,加强科普,解决医患矛盾

如果将医患关系模式比作一个病人,目前某一个地方出了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应该对整体进行诊疗,在各个方面需要进行努力。医生一味地对抗,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应该更加合理善待相对弱势的患者。

魏则西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医院的科普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国内医院网站并没有提供疾病科普、治疗方面等信息供患者进行检索,这也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机,利用患者迫切寻求帮助的心理,做一些非法牟利、甚至威胁健康的事情。因此,医院还需改善医院网站的信息化建设,给大众提供正规的查询途径,加强科普。


姚俊(医政学院社会学教师):医疗技术是把双刃剑

医患关系是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的一种体现。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工作事务的增多,在现代医学中,医生更多关注疾病,与患者之间有血有肉的人际交流明显减少。医疗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一些弊端:患者过分信任医疗,一方面对技术崇拜,对医生期待太高;另一方面,对支出风险的顾虑,容易发生心理失衡,加剧对医生的不满。


吴萍(逸夫医院护理部主任):尽心尽责,真诚关怀,促进医患互信

“有时治愈,常常缓解,总是安慰。”这一观点,在医患矛盾凸显的当今社会更需要强调,采取合理方式处理医患关系更显得尤为迫切。

首先,有时去治愈。医疗具有不确定性,需要让患者知道进入医院并不等于进入保险箱,医生并不能保证能够百分百治愈每一种疾病,医疗技术始终是存在缺陷的。

其次,常常去帮助。事实上,只要用心去做,真诚地对待患者,很多矛盾是可以避免的。医生在诊治病人时,看病一定要有耐心,对患者一定要有眼神交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搭建平等信任关系的前提。经常去病房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病人能够充分信任医生,从而会更详细地讲解自己的病情,这也有利于医生的诊治。

再次,总是去安慰。医务人员可以提高加强的地方就是给予病人安慰。如果医生诊断、治病时头都不抬,那么病人能感受到关怀吗?能够对医生产生信任吗?所以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十分重要。

此外,当前社会存在很多诱惑和压力,尽管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并不高,收支不平衡,但因为“喜欢看到病人出院时给我的微笑!”让很多人坚守在这一崇高的岗位上,为人类健康服务。而加强对医务人员心理卫生的关心,进行心理疏导也愈发重要。现在很多医生要搞科研、写论文,为养家糊口、职称晋升等事情忙得焦头烂额,甚至不少年轻医生都没有时间去谈恋爱。但不论如何,医生还是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治病救人,从自己做起,勇敢闯过黎明前的黑暗,承担一个医生应有的责任,把病人看好了,问心无愧,就对得起自己的职业。


朱亚(医政学院传播学教师):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形成公平合理的制度

过去主要以一种熟人社会的形式存在,讲究更多的是邻里乡情,随着现代技术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互害社会”的现象初显端倪,人与人之间逐渐陌生,存在焦虑不安、寻求自保的心理,所有人害怕自己是不良事件的受害者。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帮助我们甄别信息的真伪,预防很多风险。其次,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加强合法的道德建设,形成一个友善、和谐的社会。

顾加栋(医政学院卫生法学教师):建立专家库,让患者掌握合法有效的沟通途径

医患关系紧张,首要原因是医患纠纷处理的机制不通畅。长期以来,医患纠纷,由于患者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医疗行为,且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和鉴定均是由卫生局和医学会为主导,以至于不能建立良好的信任机制。同时,医患纠纷处理的流程时间很长,加上信息公开不够全面,导致患者遇到医患纠纷不知该如何处理,也无法获得权威性的医生的建议,也就逐渐丧失了信心。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专家库、疏通一个快速有效公正的沟通机制、形成合法规范的处理方式,是卫生行政部门和高校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的重点。从而,让患者能够正确充分地了解自己的病情,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急病乱投医的问题;同时让每个人感受到法律制度的规范化以及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合法途径来理性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王志琳(医政学院医学心理学教师):厘清问题,进行思考

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们要思考医患关系是否真的如此紧张?这是否是媒体大肆渲染的结果?第二,我们要思考陈医生事件中伤害陈医生的病人是否真的精神有问题,对于单方面伤医事件,是否将精神病妖魔化了?就算真的有问题,那么面对这种情况,精神有问题是否就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从制度角度,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朱苏苏(基础医学院辅导员):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增加媒体跟踪报道

信息渠道的不通畅,使得对于恶性事件频发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因此,媒体需要在伤医事件后续公正性处理的结果和评判上也增加跟踪报道。整个社会应给予医疗行业的同事们以支持和希望,抚慰其身心,减少负面情绪。


谢宇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医务处):构建公正、快捷、高效的维权途径

大多数患者在医学领域是外行,担心自己在与医院沟通时会吃亏,因此,往往会选择极端的方式去解决而不采取正规途径。此外,医患纠纷处理周期长是众所周知的。一起医疗纠纷从发生到后期处理,如果走正常的诉讼途径,一个案子短则半年解决,甚至长则两三年,患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和各个机构周旋,在漫长的等待中,患者往往损失惨重,也很难接受这样的过程和结果。换位思考,我们也就更能理解患者的难处。

因此,国家应当健全和完善医患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法律途径,改进医患投诉、医学鉴定、法律诉讼方式和流程,更加公正、快捷、高效地处理医患纠纷,给患方一个满意的交代,也给医院医护人员一个更加负责任的结果。